2022-05-17 16:44:00
4月30日,孚能科技(688567)披露2021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12.6%;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达到2.33亿元,同比实现由负转正。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9亿元,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分析指出,公司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超过2倍,并在今年一季度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储能业务作为第二主业取得实质性进展;能量密度达330Wh/kg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斩获USCAR(美国汽车研究委员会)年度团队成就奖并获送样客户正面回应。公司综合毛利率在2021年为负的情况下,到今年一季度已成功转正,标志着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的增强。
公司表示,基于近期营收增长态势,以及快速发展的动力电池业务、有望成为业绩新增长引擎的储能业务,可以预期,2022年仍是孚能科技“倍增”发展的一年;与此同时,随着价格联动机制的畅通,产能规模化效应的显现,孚能科技正在逼近实现盈利的业绩拐点。
订单产能双放量业绩拐点将至
年报显示,孚能科技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较上年同期的11.97亿元增长212.6%,也大幅超过2019年的24.5亿元。对于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公司表示,经过前期积累,公司多家客户的项目在当年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其中包括对重要客户戴姆勒EQS、新款EQA、EQB车型的供货;同时,广汽集团对公司的采购量亦显著增加。
在此基础上,孚能科技今年一季度的表现可谓“触底反弹”,不仅营收同比增长超过3倍,亏损额也从去年第四季度的5.3亿元收窄至2.4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公司披露2022年在手订单已达14.81GWh,是2021年全年出货量的4倍有余。此外,公司镇江一厂于2021年完成产能爬坡,公司有效产能从5GWh增加至13GWh.公司2022年1月至2月汽车动力电池国内外出货量达到1.61Gwh,同比上升273.93%。而随着镇江二厂和三厂在2022年相继开始产能爬坡,在成熟经验的铺垫下将进一步缩短产能爬坡与实现营收的错位期。
更关键的是,2022年一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回升至6.81%,已接近同行业平均水平。公司表示,得益于向客户提价事项完成,且形成了更为合理的价格联动机制,产品单价较上年有较大幅度提升。随着公司议价能力的提升,可以预期,在疏通价格联动机制后,孚能科技承受的原材料价格压力将及时传导给客户,加上公司内部多措并举控制成本,公司的毛利率表现将持续改善,2022年实现盈利的目标并非不可达成。
储能业务牵引转型升级第二主业初步显现
公司围绕锂电池发展公司业务,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在汽车和储能端的应用。2021年度除了营收倍增,定位于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将推动公司实现大跨步跃升。其中,储能业务的成功落地成为关键标志,于2021年度实现营收1.04亿元和1.03%的毛利率。
公司董事长王瑀在致股东的信中表示,储能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在中标中国铁塔的应急换电电池采购项目,迈出进入储能市场的第一步”。年报显示,公司正在规划研发应用于储能领域的磷酸铁锂方形电池。分析指出,公司有望在新市场开发、新客户拓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需要产业化已有的技术储备来完善电池产品体系以满足客户需求。
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上半成立储能事业部初步开展业务,在对国内储能市场需求充分论证分析后,提出公司储能产品的发展方向,即提升目前市场中储能产品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孚能科技在高镍三元、中镍高电压等原有路线继续推进研发的同时,启动了储能及中、重型商用车用锂离子电池产业开发及产业化,计划开发出具备高安全性、长循环及优异低低温性能的产品来满足储能及中、重型商用车的市场需求。
此外,在产品研发上,公司不仅在高镍三元、中镍高电压等原有路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同时积极涉足新领域,例如磷酸铁锂储能电池路线和方形包装形式产品的研发。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5.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62%。
具体项目上,高比能快充锂离子电池技术等三项将陆续在今明两年进入产业化阶段,增厚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30Wh/kg下一代电池技术紧随其后,不仅在能量密度等关键指标上继续领先行业,也为车企在新平台、新车型的开发上提供了一项更优选择;满足中国动力电池强检国标和美国先进电池联盟的安全标准的400Wh/kg高能量密度电芯已处于中试阶段,该技术可在实现高能量密度的同时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从而具有更好的产业化确定性。此外,公司已完成第一代半固态电池的研发,并在持续开展由半固态电池过度到全固态电池的研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