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融云创:人工智能、云计算、隐私计算助力数字经济

2022-05-24 21:34:11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9.2万亿元,并且正加快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数字化治理的“新四化”趋势转型,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特别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数字经济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实现数字经济的全方位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也已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政府工作的重要战略方向。
各行各业都在群策群力推进,不断修正完善底层设计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及配套政策相继完善,人工智能、大数据、隐私计算等技术的升级迭代,多维度赋能企业,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和能力。
科技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力量,如何深耕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发挥撬动作用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议题。
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守为民初心、切实履行服务实体经济使命,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贡献金融力量。
有了国家的政策扶持,AI、云计算、隐私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加速革新,是金融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燃料”,以科技手段助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早在2018年,百融云创成立了行业首家人工智能金融实验室,进行新式算法与应用研究,通过“数据+算力+算法+场景”的叠加效应,在计算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各技术领域中深入实践。
如今,百融云创人工智能金融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智能语音外呼机器人、自动机器学习平台、人脸识别等创新技术落地应用在不同场景,极大提升了金融精准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百融云创为金融机构提供的精准营销服务,使其能更有效的触达及服务目标客户。通过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核心技术,根据金融机构存量表现数据,综合多维画像开发客制化用户分层模型,再通过营销意向模型筛选出高意向客户,匹配场景灵活调整运营手段,配置包含AI、电销及短信的耦合运营策略,最终将用户与合适的金融产品匹配。
同时,百融云创自主打造的SaaS云原生平台,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可以为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更智能的决策提供支持,行业客户一旦使用了SaaS云原生平台,就能快速业务线上化部署及应用,促进企业整体数字化进步。
先进数字化营销云平台,提升了百融云创的业务弹性和竞争力。2021年10月,百融云创斥资收购北京众联享付52%的股份,提供更有利于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的科技赋能。
此外,百融云创积极与银行展开合作,将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成功渗透到其全业务流程中,通过自主研发的“ORCA”自动机器学习平台,加快银行数字化进程,释放行方全方位、多层次数字化经营活力。百融云创将新技术融入SaaS产品中,释放了金融产品的活力。如根据对机器学习及知识图谱的研究创建AI服务语音机器人、改善AI算法及自动实时分析模型和发展AutoML技术,通过“内部控制+Indra平台”形成合规安全优势,以及通过并购众联丰富产品生态,打造“产业+科技+金融”生态圈,等等。
国元国际认为,百融云创2021年的市占率有望升至11%的水平,得益于公司“成果付费”和“SaaS+Service”的商业模式更趋成熟,市场认可度不断上升等因素。
隐私计算助力保护数据安全
近几年,隐私计算技术一跃成为新风口,一直被金融、医疗、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所需。隐私计算技术的合理使用,有利于提升机构数字化管理,并极大地激活数据要素价值、保护数据安全嵌入治理体系之中,一定程度上正在引领着新一轮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赋能数字经济。
全球权威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曾预测,隐私计算是2021年重点深挖的9项技术之一,在其日前发布的2022年12大前沿战略科技趋势中,隐私增强计算(PEC)再度入选。Gartner评论称,隐私增强计算利用一系列隐私保护技术在确保合规要求的前提下获取数据价值,并预测到2025年,将有一半的大型企业机构使用隐私计算在不受信任的环境和多方数据分析用例中处理数据。
而在我国,伴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继实施,金融业这一数据密集型行业如何实现数据开发利用与安全保护、建设安全金融数据生态,成为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在新时代必须面对的新命题。
百融云创积极为国内头部金融机构提供数智升级服务,设计出了一系列方案,即完善信评模型、预先计算其用户的权益的方案,也包括高效的优化触达策略。一般来说,金融机构都拥有非常可观的存量用户,这是开展数智化服务的前提。百融云通过联邦学习为该机构升级信评模型,在保证数据隐私安全及合规的基础上,克服数据维度单一,实现融合多方数据信息“孤岛”局限,拔高客户的模型评价指标KS。
百融云创Indra隐私计算平台主要针对应用场景更丰富的纵向联邦学习。联邦学习是隐私保护计算3项核心技术之一,所以说,Indra平台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易用的可视化交互、原始数据安全、建模效果明显超过本地建模、训练速度更快,等等。
日前,百融云创获得的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基于纵向联邦的孤立森林训练和预测方法及系统”与“一种基于联邦学习的移动终端信用反欺诈预估方法及系统”,均源自联邦学习技术。
其中,“一种基于纵向联邦的孤立森林训练和预测方法及系统”专利技术的逻辑是,通过无监督算法充分提升异常检测的效率与准确性,深化并丰富与不同金融机构共同建模AI应用,将反欺诈能力推上一个新量级,增强精准服务的投放效率。而对于率先进军用户移动终端与机构端(CtoB)信用反诈方案领域的百融云创来说,“一种基于联邦学习的移动终端信用反欺诈预估方法及系统”专利是其研究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该项目目的在于满足未来C端市场需要,以保护用户隐私为前提,使机构可以借助用户移动终端信息评估其信用。
精准服务中小金融机构
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加剧,大众对金融机构服务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大型银行凭借强大的规模化优势和资源聚合能力,纷纷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但对于科技短板明显、创新能力不足的中小金融机构而言,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其经营发展的重要掣肘。
那么,精准提升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质效,进而帮助其构建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了一道难题。
百融云创一直深耕助力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重构行业生态,一直致力于为中小银行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帮助其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营业利润。通过利用AI应用技术和数智化攻关能力,百融云创目前已与六大国有银行、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上千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等5700余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并提供专业服务,是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优秀合作伙伴。
百融云创合伙人、董事、CFO赵宏强表示,此前我国大多数银行内部的网金部、消金部、信用卡部、大客户部、海外部等部门之间的客户信息无法打通,造成银行体系内部的“数据孤岛”,影响服务效率。因此,“当前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到了‘数据一体化’阶段。”
“也就是说,应该有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或消费者特征库。”赵宏强的意思是,“数据一体化”之后,就可以对特定客群,针对不同的场景,设计针对性营销手段或者提供差异化服务,银行捕捉信息就会更快、更直接,效率自然就提升了。
此外,零售转型也是中小银行的重要突围方向。“得零售者得天下”,不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中小银行,眼下都在大力布局零售业务转型。
在业内人士看来,零售信贷是当前数字化转型大潮中较为成熟的应用领域。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科技手段能够实现智能的客户画像以及一站式风险评估,从而改善金融供给结构,使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抢占一席之地。因此,零售资产数字化也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当前的数字化浪潮下,中小银行零售信贷转型正当其时。百融云创基于大量数据的数字化决策系统,通过精准的模型、不断提升的服务流程,能够高效地帮助银行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从而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百融云创从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出发,在应对中小银行零售信贷转型,打造了一体化服务方式。即智能分析产品、专业模型和系统建设进行打通融合,将“咨询、方案、产品、部署”的能力贯穿到信贷全生命周期,实现全流程的闭环服务。通过提供智能决策与分析产品赋能,满足客户基于各类场景中快速建模的需求、灵活定制多样化报表分析等。
百融云创积极完善业务流程,提供各个环节的系统部署,帮助金融机构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优势,打造全流程的线上化业务。同时,百融云创在技术层面,独立研发的SaaS云平台突破性的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帮助金融机构构建营销运营策略平台,打造数据驱动的自动化精准营销能力,降低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增强数智化管控能力,提升客户体验,实现金融机构的数智化运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华容百事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