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9 10:34:02
【彭博新闻社网站7月14日文章】题:拜登在与中国打一场错误的战争(作者 美国克莱尔蒙特麦克纳学院教授裴敏欣)
通常说来,最有效的外交政策都用巧妙的战术匹配总体的战略主题。正确表述外交政策可以维持国内的政治支持、吸引盟友并为行动提供思想指导。反过来,有缺陷的表述会削弱具体政策可能产生的任何益处。对于中国,美国总统拜登有可能落入后一个陷阱。
与前任共和党总统特朗普不同,拜登在印太和欧洲孜孜不倦地培养朋友和盟友。美国快要建成一个基础广泛的联盟,以支持与中国进行一场开放式的对抗。
拜登还在继续对中国施压,保持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尽管他可能取消一些关税以遏制通胀),并对中国技术企业实施额外制裁。与此同时,拜登开通与中国领导人的沟通渠道,以避免局势发生危险的升级。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定期会晤中国同行。
然而,这些战术成果正在因为拜登对中国挑战的表述遭到破坏。他在去年3月举行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称,美中对抗是“21世纪民主制度与威权制度的效用之争”。去年12月,他主持召开的线上“民主国家峰会”强调了同样的主题。把对华竞争说成是反威权战争的一部分,这往好了说是愚蠢,往坏了说是自毁。至少,这种说法使美国的伙伴们觉得虚伪。华盛顿对抗中国所需的现有或潜在盟友中几乎无一是模范的民主国家。
此外,美中竞争根本就不是全球范围内民主与独裁之争的一部分。日本、越南、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支持美国,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对他们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日本不以孜孜不倦地倡导民主而著称。印度与俄罗斯持续的友好关系证明这个国家的实用主义,而不是在意识形态上致力于民主。
在许多第三国看来,美国的对华方针更多的是关于实力而非意识形态。这些国家怀疑—这种怀疑可能是对的—美国的动机主要是担心失去全球霸主地位。因此,完全用意识形态语言描述美中对抗会被指责为在理智上不诚实。拜登维护民主的“圣战”也可能把美国逼入绝境,因为这暗示中国的政权更迭是可以接受的唯一结果。这种零和博弈的结局提出了两个大国能否和平共处的问题。
最后也最危险的是,拜登的表述忽略了美国民主在国内面临的致命威胁。如今,美国民主的崩溃风险甚至可能因为极端的政治极化和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的主导地位而加剧。如果美国不能捍卫国内的民主,要求推翻威权统治的号召听起来只会显得空洞。
美国应该如何对待这场关键斗争?从根本的国家利益出发可能就足以证明对华政策的正当性。拜登可以向美国人、盟友和中国表明,美国寻求的只是推进自己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只要中国的行为不损害这些利益,美国就可能与中国达成妥协与合作。
虽然这种务实、诚实的表述听起来可能不如拜登的话那么崇高,跟政客们觉得能激励美国人的那种横扫一切的魅力也不太般配,却可能带来更好的长期结果。